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清,谁的锅

导读:正如眼睛近视后,人们会去配副眼镜,戴上后整个视野瞬间清晰明亮;当耳朵发生听力损失,人们也会希望戴上助听器后马上就能听见、听清声音。但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清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01人对声音的理解由大脑完成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

所以重点来咯:耳朵只是用来传导声音,较终仍须大脑来把声音解析为有用信息。听力损失发生后,人对声音的时间处理、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会减退,导致对言语的识辨降低和对声音感觉舒适度的改变。

02助听器的作用在听到声音

助听器的功能是将声音放大,帮助患者能够容易地听到非常微弱的言语声和环境声,在噪声环境中也能实现,并保证不将强声放大到不能忍受的程度。但助听器无法代替大脑来分辨声音。对于患者来说,想分辨声音需要通过坚持配戴助听器并努力去理解声音。

03听觉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助听器的验配仅仅是解决听力损失问题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听觉康复的适应性训练。助听器的验证、效果评估和调试应始终贯穿整个康复训练过程,这就需要患者及其家人与验配师的共同努力。

建立合理期望值:随着助听器的使用,患者常会提高期望值,导致对助听器的满意程度下降,我们需明白:助听器并不能解决所有听力问题,我们应该对助听器抱有合理的期待。

积极适应助听器:助听器不是真耳,声音在被处理放大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初戴助听器的听力损失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且每个人对声音的感知不同,系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做出调整。随着适应时间延长,助听器是可以帮助多数患者更好聆听的。

营造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患者佩戴助听器后非常需要家人的理解与配合,如减慢说话速度、重复重要信息、多用让患者容易看懂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记忆衰退和理解障碍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同等的信息,此时家庭成员应耐心满足老年人的交流方式。

助听器的使用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坚持配戴助听器并配合听力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听力损失患者的认知能力或减缓认知能力的减退,较终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效果。

小编的话:

验配师往往会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听力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适应性训练方案。

 

  
相关文章:比购买助听器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三)相关文章:弄懂助听器压缩,验配更专业